(一)制造变数,统筹利益
挑战自己,制造变数。自己变了,一切都变。项羽稍微看得起韩信,给他一个将军做,韩信也断不会弃楚投汉。不是刘邦制造了楚汉战争,而是项羽自己制造了楚汉战争和他自己的末日。无论你受的教育多么正统,无论你的经验多么丰富,请改变一下你自己,尤其是你特别瞧不起的人和事。
满足别人的要求,比满足自己的要求要困难得多,因此大多数人只注重满足自己的需求,而选择性忽略别人对他的需求。这种选择性失明,说得好听叫唯我独尊,说得难听就是能力不足。但是,说得难听的,确是最正确和最客观的。我们不能指望一个领导者是全才,什么都懂,但是对于其选择性失明的态度却是不敢恭维的。
大多数情况下,选择性失明还是温柔的可接受的,若再进一步,那就是短视愚昧和排除异己了。排异反应是对的,但若是不能区分好东西坏东西而一味往外排,那就是有毛病了。我们不排斥利己主义者,但是如果作为领导者过于追求利己,那绝非集体之福。领导者对应于大家长,起码的觉悟和胸怀还是应该有的,这是他所在的岗位性质所决定的,不是额外附加条款。
统筹各方利益,是一个领导者的责任,其中自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利益,这是无可厚非的。过于看重自身利益,把持领导位置不放乃至于动用看似合法的非法手段,这就是独裁者。无论哪个领域都会出现独裁者,政治上会,军事上会,企业上也会。表面的强盛不是真正的强盛,表面的虚弱也不是真正的虚弱。真正的虚弱是单向冒进,真正的强大是齐头并进。每个人都是偏才怪才,汇在一起成就整个社会的全才全能。
可见,一个领导者的包容到底有多么重要!一个包容和明智的社会有多么重要!法律和法制非常重要,但它是为保障这一切存在的,不是为扼杀人才和独占利益而存在的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,古往还是今来,只要出现家族利益盘踞政府的行为,都是腐败的行为,只要司法法院公安机关被盘根错节的亲属关系所垄断,国家机关单位被当权者一窝窝的亲戚所占据,就不存在公正。
(二)驾驭风险,收获机会
挑战自己,到底有多难?这是同自己的欲壑难平作战,类似割肉,甚至等同培植自己的敌人,人民内部的自己内部矛盾的敌人,立场不同、见解独到却又正确伟大的领导岗位的竞争对手。全力用一个人,是最大的提防;千方百计铲除一个人,是最大的懈怠。假如一个人没有灵魂,没有仁爱之心,没有社会责任感,没有集体荣誉感,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祸国殃民。
自己变了,一切都变。如何去变,这是一个技巧问题,也是一个才智问题。假如不够明智,可能会被自己制造的"变数"损害甚至杀死。假如不是完全利己的事,损害总是有的,只要掌握好度就好。世上像吕不韦那种,为了秦王赢政的大位而心甘情愿服毒自尽的人,有,但是一定不多。即使亲生父母,也有灾荒之年易子而食的,可见,人的凶恶和无奈都是由来已久和有史可查的,绝非信口猜测。
于是,高明的领导者,为了不使自己被他所创造的"变数"所伤和陷入重大危机,也是绞尽脑汁和大费周章。汉王刘邦,数次差点被大元帅韩信的自私和任性搞翻,他即时听取张良的建议和提醒隐忍、缄默,他单骑突入韩信军营夺取帅印,他贬韩信为淮阴侯,这一系列操作皆是为了防范韩信身居高位不听调遣,甚至依仗兵强马壮而谋权自立。最终,匈奴来犯,刘邦调不动韩信,领兵亲征才导致白登之围,且身负重伤,不久归西。
刘邦承担了重用韩信这个变数的风险,他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而其中的酸甜苦辣、隐藏的巨大的不确定性的风险,也恐怕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了。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局势时,到底选择变还是不变,确是一个难解的谜题。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有风险,唯有这件事风险最大!经济学早就告诉我们,巨大的风险也代表巨大的收益,收入与风险成正比,这个规律,中国的老祖宗也早就告诉我们了。
(三)死亡之组,崛起之机
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和利益,从来都不是免费的。物质上,精神上,人事上,经济上,敢于担风险,就有可能获得利益,要收获利益,必须勇于承担风险。对于个人发展,对于社会进步,都是一个道理,一个途径,一条最为正确的道路,亘古未变。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,如果我们得过且过,将一无所获甚至从此一败涂地。如果我们选择奋起直追,虽然冒着巨大风险,但是尚有成就的可能。每个人都在为可能性而战。
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从自我变起,带动别人一起变。倘变成功,就是人杰。倘不成功,也不丢人。改变自己,到底有多难?倘若连死都不怕,还怕变吗?假如在竞争格局中,我们不幸分到死亡之组,是该沮丧还是向世界展现我们真正的能力?而此时,勇于改变和突破自己,或是能够取得成功的唯一路径。给自己制造的变数有多大,给世界和竞争对手带来的变数就有多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