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
一个人的写作,大致可以经历这么几个阶段:感情,泄愤,牢骚,感悟,激励。同时这也伴随着人生的各个阶段:少年,青年,中年,乃至老年。那么,是否就真的明白写作的真正意义了呢?
或者说,写作真的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有意义和作用重大吗?写作本质上是提醒自己和增加记性而已。小时候抄写名言警句,长大了记录点点滴滴,都是因为如此。
写作就是记录,记录我们的生活和事业的轨迹,以及路过的人与事,看懂的和看不懂的。所以,写作的人,更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生活和工作,否则写作会流于浮夸和纯粹的想象。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。读书写作,是为了看清自己,看清社会。行路,是为了不局限于既有的自己,既有的社会。行路,是用双脚写作。
人生能蹦多高,跳多远,取决于读书和行路的总里程,取决于思考和行动的总能量。在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,停下来,实在走不动了,人生也就嘎然而止了,无论你看得有多远。
(二)回到原点,无惧沉浮
在人生的高处,蹦过了头,跳过了界,可能就会突然之间另一番景象,另一种命运。无论之前走得多辛苦,走得多悲壮。我爸是李刚,这究竟是儿子之过,还是老子之过?权富二代频道杀人轮奸猖獗至极,究竟谁之过?
没有度,就没有爱恨情仇;没有任何故事,不是娓娓道来。看到1,就想到2,这是笨人。看到0,就想到10,这是伟人。看到5也想到6和7,但怎么也想不到9和10。这是大多数人。都说自律重要,自律的能力又何来?
思考,行动,行动,思考,这当中有什么窍门和奥妙呢?为什么有人能自由切换,有人却不能?而且恐怕大多数人是没有这种"提得起又放得下"的能力的。从一维跳到二维容易,从一维跳到四维就难了!为何?必须先回到原点。
很多人都在说原点思维,可原点思维到底是什么?现实生活中究竟几个人能真正做到?做到的实际效果又如何呢?什么是原点?无我之境。切实知道和领会"我"本来的面目,我到底是什么,以及我本来拥有和不曾拥有的一切东西。
我赤裸裸来,又赤裸裸走,这是物质层面的本我。我带着使命来,完成使命走,这是精神层面的我。世间本无我,我思固我在;世间本有我,我在固我思。无论是本来有我,还是无我,都不是自己所能够决定的,我终归是宇宙和自然的产物。
如果完全明白了这个理,无论是世间本有我,还是本无我,无论是做大的事还是小的事,无论别人看得起,还是看不起,无论是自己使命大小、能力大小,就都不会太在意了。努力归努力,更知道自己努力的上限是什么。失意,得意,无非就是别人的眼光。
一个人,若能时时回归本来的我,原点的我,他才能够洞察天地宇宙之奥秘,生也蓬勃,死也安宁,不惧生死,又何来风雨?既没有风雨,又何来荣辱?没有荣辱,哪来沉浮?没有沉浮,哪来优劣?指人优劣的,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,哪有资格指摘别人。
你现做的认为百分百正确的事情,可能并非你想象的那般清白。你现处的危机四伏、痛不欲生的境地,可能并非你现在认为的这般不堪、毫无希望。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英雄,与他的成就无关,与他的生死无关,与他所处的时代无关,只与他自己有关。
(三)局外人生,天高海阔
谁说英雄就必须豪迈万丈?如果我只是一介普通农民和工人呢?谁说英雄就必须一呼百应、豪车房产应有尽有?如果我努力一生仍然一干二净、一穷二白呢?因势而起的,并非真英雄,为改变命运而不断奋发的,才是真豪杰。坏教育的错误之处,是把所有人往功名利禄这一条道上引。
世间功名富贵毕竟有限,这就好比屋里只有一桌酒菜,而你却听到饭的主人朝满院子的人喊:吃吃吃,大家都来吃!不明真相的人可能还真以为满屋子都是一桌桌儿的美味佳肴,纷纷冲进去,不仅吃不到饭,还会有很多人因为争抢打架甚至相互踩踏而亡。这仅仅是饭多饭少的问题吗?
为了体现公平,就无视了秩序。为了不授人以柄,就假装看不见,一切后果有参与的人自己承担。假如你情商高,能看懂,你能活下来。假如你情商低,看不懂,就活不下来。这是把戏,仅凭智商和学习能力、创造能力是不够的。事实上,这些人不仅不创造,还保守。
写作的一个很大的功能,是洞察人心。社会是由人组成的,但人又是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的,人心复杂,各怀目的,因此社会才复杂,才让你看不懂。看不懂,就对了,看懂了,未必是好事。饭就这么多,大家都想吃,想象力压过了现实,可能主人还没发话,这个说话的人就被客人揍扁了。
行路,读书,思考;思考,读书,行路。行路,不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,思考也不是硬着头皮在那里原地打转。我们经历了什么,就想弄明白事情的原委,于是我们去调查,去阅读别人的故事。我们正在经历什么,就会竭尽全力做好,东奔西走,不达目的不罢休,乃至直到头破血流。
读书与行路,是一对冤家,只有原点才知道它们的恩怨情仇与前世今生。读书能提高智商,但是只有行路才能明白世道。世间的荣华富贵太少,自己能吃到的美味佳肴也太少,大多存于幻想,而敢于突破命运,就是英雄。图有智商的英雄是可悲的,图有情商的下棋人最终也好不到哪里去。